记一次难忘的郊游

 

陈金云

 

我上初中时,为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,丰富少先队员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,河内中华中学团委决定,组织初中一年级的少先队员与同学到郊区开展活动。几位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事先勘察地点,制定各中队的行进路线,设计行进指南图标,还包下一整列有轨电车,共三节车厢。

那天下午的自由活动课,我们刘胡兰中队的辅导员来到教室说,这次活动有两个主题,一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军事知识,二是野炊,并做各项具体安排。

一、人人都要背熟指定的几篇课文,即“口令”,以应付“岗哨”盘查。

二、熟记行军指南图标。例如:“”表示向前进;“≈”表示附近有水源,若有个“×”为非饮用水;一个信封图标加一个前进箭头和一组阿拉伯数字,表示前行若干米有“密信”,等等。

三、五个中队各自为政,分别用红、粉红、黄、绿、蓝五种颜色的燕尾小纸片加以区别,“战斗”时,谁的小纸片被撕掉则表示已丧失战斗力。

第一次号角为“战斗”开始。第二次号角是“总攻”命令,先夺取“司令部”的红旗者为胜。

四、有关野炊的注意事项。可在自愿的原则下自由组合,自备炊具餐具,自带粮油、调料、饮用水与柴火,就地垒灶做饭。活动地点有小池塘,仅供淘米洗菜。要爱护公共财物,不得砍伐树木。要注意用火安全,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卫生。严禁下水游泳和随意攀爬树木。有特殊情况的同学,可自备午饭。

第一次开展这种形式新颖有趣的郊游活动,同学们兴高彩烈,在课余时间积极背诵课文,熟悉图标。

星期日早晨,风和日丽。我们按时到校集中,在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带领下,乘坐南下的有轨电车,一路谈笑风生,到梅子集市(Ch Mơ)终点站下车。看着同学们肩背手提野炊材料与炊具,每人背一只装饮用水的水壶,以班为单位列队前往黄梅村(Thôn Hoàng Mai),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老歌:“长长的行列,高唱着战歌,步步地走啊,步步地走啊,叮叮格隆格隆……”

到了黄梅村口,改由各中队长带队,从指定的路口奔赴“战场”。各班主任与辅导员通过“秘径”直达活动地点。

我们入村的小道很窄,不时还有岔路,甚至是“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”的便道。各中队的行进路线有时会交叉或有一段重合。我们兴致盎然地一边走一边注意寻找行军指南图标。不久,有同学发现路旁不起眼的墙壁、树干上有粉笔画的符号,大家依照指南图标顺利行进。我不时要到队伍后面关照其他同学。

“喂!前面有信!”

又有同学发现一个图标,大家蜂拥而上,都想立功,好不容易在一道残壁的砖缝里找到了卷成筷子粗细的纸条。大家兴奋地打开一看台头,啊!原来是“友军”的,便自觉地“完璧归赵”。

在一个三岔路口,忽有一队“友军”从左边插过来。咦?难道是我们走错路了?他们重读“密信”。呵呵!是他们行军心切,竟然把方向弄反了,引来双方同学的纵声大笑。

我们的队伍在一个村道门楼(Đình Làng)前受阻。啊!遇到“岗哨”了。此路两边是民宅屋背的青砖古墙,墙根长满了斑斑驳驳的苔藓。真可谓“一人守,万夫莫向”。有两位同学被“哨兵”扣下了。有同学建议我去对付“岗哨”,却见班长嫣然一笑,主动请缨。她胸有成竹地打趣说:

“嘻嘻!这事就不用队长出马了,我来试试!”

她一口气背诵完“哨兵”指定的课文,大家顺利通关,我也如释重负。

“战场”是一片宽阔平整的空地,有三个篮球场大,周围草木葱茏。为避免暴露行踪,我们猫腰进入阵地。这是当地村民的一条防空壕沟。男同学将黄色燕尾小纸片用扣针别于左胸,女同学别在左上臂。

“司令部”设在左前方百米开外的一棵古树上,树干有两抱粗,插着一面红旗。前方有人头攒动,看来各队人马都埋伏在四周,伺机而动。“战场”上空弥漫着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紧张气氛。我们在争分夺秒地研究“战术”,大家七嘴八舌,小声出谋献策,达成共识。

第一阶段,联合一支“友军”,集中优势兵力,共同对敌,各个击破;组织“先遣队”率先围困“司令部”。

第二阶段,一旦“总攻”令下,收缩兵力,密集防守,拒敌渗透,同时掩护“先遣队”抢占“司令部”。

为避免单打独斗,我方派代表与右边的“绿军”密商联合作战,一拍即合。

此时,除了风吹树叶发出的“唦唦”响声,“战场”上悄无声息,正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寂静啊!我们已组成多个三人一组的“小分队”,还挑选几位善于爬树的男生组成“先遣队”。大家磨拳擦掌,随时准备冲锋陷阵。万事俱备,只等号令。

“嘀嘀嗒嗒嘀嘀……”

从“司令部”传出的小号声打破了沉寂。顿时,穿梭飞奔的身影扬起滚滚尘土,情绪激昂的呐喊响彻黄梅村上空。一场没有刀光剑影、没有炮火硝烟的“鏖战”开始了。

“冲啊……”

我方男女“战士”争先恐后跃出战壕,与“绿军”配合打“歼灭战”。其他三路军很多是单兵作战,面对我们的“小分队”,他们寡不敌众,快速减员。我们的“先遣队”捷足先登,包围了“司令部”。

“嘀嘀嗒嗒嘀嘀……”

“总攻”的号角响起后,“绿军”反过来“以彼道还施彼身”攻击我们,五路军互相“混战”,胜者眉飞色舞,败者垂头丧气。我方按计划迅速收缩兵力,把“司令部”的围困得水泄不通,并且严防死守。当“敌军”蜂拥而来攻打“司令部”时,遭遇我方最顽强的抵抗,而“先遣队”第一时间已搭好人梯,占领了“司令部”,夺取红旗。眼看大势已去,其他四路人马只好怏怏而散。

“啊……我们胜利了……”

“先遣队”员洋洋得意地挥动红旗,同学们尽情地欢呼雀跃、喜气洋洋,庆祝胜利。一场“战斗”结束了,胜败都在谈笑之中,毕竟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。然而不少同学余兴未尽,依然在热烈地谈论着……

总辅导员作简短小结,对各中队表现的精神风貌十分满意,活动过程未发生任何意外,深感欣慰,并感谢大家对团委工作的支持。

打扫“战场”后,郊游活动进入第二个主题——野炊。

野炊的场地就在“战场”附近,百草丰茂、清风习习,令人神清气爽。在稀疏的林间,同学们按各自的组合,彼此分工合作,挖坑垒灶、洗锅淘米、捡拾枯枝干草做引火材料,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欢声笑语,充满了热闹气氛,与锅碗瓢盆的撞击声,交织成一首热情欢乐的《野炊交响曲》。

生火做饭,对女同学是驾轻就熟了。我们班的女同学未雨绸缪,事先在家把蔬菜洗净切好,肉类也加工腌制备用。野炊开始,他们按部就班、各司其职,显得有条不紊。不久,就相继看到“袅袅炊烟徐徐止,姐妹聚餐饭菜香”的温馨情景。

对许多男生来说,垒灶做饭却是“大姑娘上花轿——头一回”。有个小组挖好灶坑,架上锅后被火燎烟熏,呛得眼泪直流,只好卸锅改灶,扩大排烟口;有的想当然地以为柴多火更旺,却事与愿违,柴火塞得太满,灶膛缺氧,只见浓烟不见火;有的因木柴太粗,生火时总是点不着……幸亏班主任适时“巡查民情”,及时手把手地指导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

有个男生组忙得不亦乐乎。因灶火不旺,大家轮流蹲下来,鼓起腮帮子使劲“呼哧……呼哧……”地吹气,被浓烟倒灌,呛得咳嗽连连、泪眼汪汪。掌勺的同学炒了一碟鸡蛋,香喷喷的。在众人的赞扬声中,他再炒一大锅绿豆芽,正要出锅时发生了意外,几个人被吓得惊呼:

“哇!”

眼看一锅散发着香气的豆芽翻倒在草地上,他们顿时目瞪口呆、手足无措。原因是“厨师”未注意到平底锅的木手柄松了。他炒熟了菜,用锅铲把豆芽拨到一边,眼看就要出锅装盘,锅就翻转了。其他组的同学见状,纷纷进言,赶快把上面干净的豆芽挑出来,还能吃。真是“屋漏偏逢连夜雨,船迟又遇打头风”。负责煮饭的同学打开锅盖,裹着米饭馨香的蒸气冒出来,让他沾沾自喜。可是定睛一看,却发现不少米粒还有白心,他一筹莫展。相邻的几位女生围过来建议,再焖焖饭就熟透了。同组有个同学却主张,干脆把炒鸡蛋、豆芽菜都倒进饭锅里一起焖,来个“一锅熟”,就叫“鸡蛋豆芽焖饭”吧!也许是大家饥肠辘辘而“饥不择食”,也许是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自我陶醉,他们吃得津津有味。梁老师夸奖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毫不气馁的乐观心态,还愉快地品尝他们的“创意饭”,赢得大家一阵会心的欢笑。

各组对自己的厨艺都很自豪与骄傲,热情邀请老师和辅导员共进午餐,分享他们的“美味佳肴”,其乐融融。师生情、同窗谊,在野炊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。

太阳偏西了。大概是下午三点多钟,老师和辅导员督促同学们收拾炊具和餐具,收拾场地,浇灭炉灶的残火余灰,填平灶坑。尔后,各班同学、老师和辅导员一起开展文娱活动,跳舞、唱歌、游戏、打扑克或谈天说地,各得其乐……

在其后的作文课,梁老师特意安排命题作文《记一次难忘的郊游》,要求同学们记述那次形式新颖有趣的集体活动。我的作业写满了四面纸。

记忆像一条河流,时间是水,往事如沙。大浪淘沙之后,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闪闪发光的金子。时光荏苒,50多年过去了,许多往事早已淡忘,而那次郊游的情景,我至今仍记忆犹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7-07

www.weiaici.com